
【新聞稿】林心如第二年代言家扶《用愛包圍》 籲適當管教、正向傳達愛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近年兒少受「精神不當對待」佔比約5%,然以行為包含忽視、恐嚇、隔離、貶損、誘導偏差、目睹暴力等樣態來看常見並不陌生,而當伴隨其他類型暴力出現,或因無外顯傷勢,就難立即發現。家扶基金會《兒少時期受教養情形調查》顯示,逾三成五(35.5%)兒少有受精神不當對待疑慮,進一步了解這些兒少,近五成(47.8%)在近一周內自覺有「憂鬱」的情形;近六成(57.6%)會「睡不好」;超過三成(35.9%)曾感到「想不開,甚至想死」,這些傷害兒少的黑數亟需你我重視。林心如第二年代言家扶「用愛包圍」,分享養育經驗並與家長共勉親職學習,她更心疼需要幫助的兒少與家庭,籲社會大眾一起捐款支持兒少保護服務推動,陪伴孩子好好長大。
林心如二度代言家扶表示,教養路上我們都在學習,爸爸媽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尋求管道。
近九成家長曾以負向行為對待孩子…

誰能保護好下一代 ? 請用正向的方式傳達對孩子的愛
針對行政院會28日通過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

【新聞稿】林心如首次代言籲捐《用愛包圍》分享理性育兒秘招、示範快樂親子五步驟
「衛生福利部統計去(112)年全國兒少通報事件突破12萬件次,相較111年約成長2成,其中屬兒少遭家長不當對待事件成長了7%,主要類型為身體不當對待,被害兒少年齡以國小學童增加最多、其次則為6歲以下之幼童,顯示去年兒少保護案件增長最多的類型是國小以下兒童遭家長體罰、不當管教。」[1]家扶基金會2024年及2023年分別對家長及兒少進行教養看法調查,比較後發現「遭受體罰的孩子」與「施以體罰的父母」對親子關係的觀點有明顯差異,且有負面影響!林心如首度代言家扶「用愛包圍」,分享遇到育兒困境時的冷靜秘招,並示範快樂親子五步驟,共勉正向教養、遠離風險;更為幫助遭不當對待的孩子修復傷痛,呼籲響應《用愛包圍》募款,支持「貓爪抓」聯名義賣品。
[1]…

【新聞稿】數位時代教養新挑戰 家扶籲「3C」祕招 父母多陪伴參與、強化保護
影音社群風行 YouTube最受台灣兒少歡迎 7成國中生滑抖音…

【公視 誰來晚餐】兒保先鋒 屏東家扶中心傅敏峯主任
他,是台灣推動兒童保護服務的先鋒之一;
他,對於兒少保護工作推動不遺餘力,卻成為全台灣第一個被告到法院的社工;
他,是 屏東家扶中心 傅敏峯主任。
傅主任大學時,因母親動癌症手術,後來弟弟國中學校發動募捐協助,接下綠色百元大鈔的當下,內心非常感動。當時他就誓言,將來有能力一定要回饋社會,畢業後進了家扶,這一做就36年。
以前做社工的有一句玩笑話:「想要誰早點走人,就讓他去做兒保!」家扶是台灣第一個從事兒童保護服務的非營利組織,30多年前在沒有法源保護下即積極推動兒保工作,即使後來有公權力可介入支持第一線社工,但危機也是接踵而至。當時,屏東家扶中心門外常常有人叫罵,有父親為了孩子被安置而憤憤不平,也有父親打破家扶玻璃、割破機車座椅仍難消心頭之恨,甚至有家長控告傅主任妨害自由,使得傅主任成為全台灣第一個挨告的社工。
而儘管工作繁忙、與兒女分隔美台兩地,傅主任仍然將社工部份精神貫徹到家庭的生活中,每天透過三餐的視訊通話以及文字滿滿的家書,表達對妻子和兒女的愛與思念。與岳母同住,仍盡心侍奉、照顧待如自己的母親,常常兩人一彈一唱渡過一個晚上,也總是有耐心的陪岳母說話,即使是說了上百遍的人生故事。兒女返台時,也一定一起到家扶當志工,主動增加互動陪伴的機會。而妻子更是傅主任人生一路以來,最棒最支持的好夥伴,總是全力支持傅主任的助人工作。
每位社工背後,背後都有家人滿滿的愛與支持。
公視《誰來晚餐》,邀請您一起觀看更多傅敏峯主任的故事!
電視:公視(第13台)
網路:誰來晚餐Guess…

【新聞稿】428兒保日 蔡尚樺與My Melody齊呼籲 杜絕網路性剝削 全民兒保特攻隊
去年警方破獲台版「N號房事件」震驚全台!依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平均每天有近6起兒少遭性剝削案件,且案件逾七成為運用網路犯罪!家扶基金會今(4/28)公布最新《網路性剝削情境風險辨識調查》,兒少對常見的情境風險辨識平均為8.99分,在風險管理意識上需避免暴露危險之中,其中低於整體平均的12至未滿15歲更待強化;另兒少表示,有超過一成學校、更有近四成家庭未曾教導風險辨識!為強化落實兒少保護,第11年【428兒保日】邀請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與My…

【新聞稿】林宥嘉代言家扶《用愛包圍》 呼籲合宜管教 與孩子好好說愛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禁止體罰兒童,在日韓修法明定禁止父母體罰後,台灣也將跟進並於近期公告民法修正草案。家扶基金會調查兒少對父母體罰看法,今日(3/21)公布《兒少對父母教養的看法》報告,顯示學齡階段在小學的兒少遭父母體罰比例高,甚至有三成表示父母不會告知體罰原因,七成認同體罰會讓親子關係變差,近八成認為會對自己身心造成傷害。父母教養影響兒少人格發展,體罰的速成式教養策略,無形中卻犧牲了「親子關係」和「兒少健康」,更潛藏暴力循環風險。家扶基金會「用愛包圍計畫」代言人林宥嘉,持續關注兒少保護議題,同理家長在教養子女上的每一分努力,呼籲用合宜的管教方式才能正確傳達父母的愛,而社會大眾一起加入關注、用愛包圍,每位孩子將能健康成長Better…

【新聞稿】12-14歲自殺通報數五年內激增5倍 家扶基金會籲「兒少心理健康CDC」
12-14歲自殺通報數五年內激增5倍 自殺連續三年高居兒少死因前3名
孩子想什麼?…

【新聞稿】少年觸法比例近年上升 家扶調查逾三分之一少年缺錢想自己賺
台灣人口呈現負成長趨勢,少子化現象更在近年獲高度關注,其中少年人口數至2021年已下降至5.23%,然少年嫌疑犯在犯罪嫌疑人總數佔比近年卻呈現上升趨勢,觸法類型中「詐欺背信」、「妨害秩序」更在五年激增最多,值得關注。家扶基金會今(28日)公布《少年生活與法律觀念問卷調查》,並邀請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北投少輔組陳必豪督導員與少年代表們,共同探討少年觸法議題,也為即將來臨的暑假,生活接觸面更加多元提出呼籲:「安心三劑…

【新聞稿】疫情下守護兒少不停歇 好好說話不責罵 家扶呼籲「用愛包圍」
疫情高峰、停課居家逾五成家長易負面情緒、親子衝突增
名人藝人齊關注言語暴力網路串聯為兒少保護發聲
疫情不斷攀高峰,民眾多擔憂著健康、工作與生活,然近期全台各縣市防疫應變,學校停課改線上教學,家長需立即銜接子女照顧安排,各式壓力與日俱增。家扶基金會2021年《疫情下的兒少照顧》問卷調查就發現,疫情讓親子相處時間增加,家長育兒與工作壓力倍增、51.4%表示易有負面情緒、53.5%表示親子衝突增加;進一步了解家長面對親子衝突處理方式,31.8%會責罵孩子。兒少保護服務與疫情關注同樣重要,居家防疫「用愛包圍」,好好說話不責罵,「疫」起好好陪伴、零兒虐!
不當言語是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