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李千那親手做美味便當,一起把愛裝好、裝滿、袋著走!
立法院3月29日甫三讀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對於杜絕不當對待兒少事件發生有更積極策略,然對於已遭受虐待兒少身心受創的長期議題,更需要您的關注!去年家扶基金會提供受虐兒少服務中,有超過1,200名兒少需接受「心理創傷復原服務」,花費近4,000萬元,我們呼籲各界重視並能支持善款籌募。今(11)日舉辦「當我們聚在一起」記者會,邀請千面歌優-李千那擔任愛心大使,示範製作營養美味的便當,期盼家長多重視孩子的生活照顧需求,也呼籲社會大眾一起認購家扶義賣品-便當盒套組,以實質行動幫助更多受虐兒走出黑暗森林!
今年二月份媒體報導新北市一位母親因兒子沒乖乖吃飯,呼巴掌、抓頭撞地板、逼其撿地上飯粒吃,事件令人震驚與不捨。根據《家扶基金會2018年報》資料顯示,2018年服務3,432名受虐兒少服務總數中,有1,233名為年度新增案例,續統計新增受虐兒少其受虐類型為「管教不當」(約36.2%)最多,其次則是「身體虐待」(約23.8%)及「嚴重疏忽」(約19.1%)。另外,衛福部近十年的兒童少年受虐事件統計資料顯示,施虐者年齡在「30~39歲」比例最多,每年平均約三成左右,且施虐者身分為「(養)父母」比例最多。「30~39歲」是多數父母工作事業最為繁忙的時期,若再加上此年齡層之子女,無論正處與學齡前或學齡階段,容易因各式教養議題挑戰,或工作與家庭其他的壓力,導致不當對待兒少情事發生;若情緒與壓力未獲調節,或支持資源無法適時介入,長期將嚴重危害兒少健康與發展。
家扶基金會投入兒童保護服務工作已邁入第32個年頭,然而針對受虐兒少服務除及時救援、妥善照顧,也提供就醫、就學、就養和法律、親職教育、家庭處遇及追蹤輔導等服務外。另外,有部分兒少更需透過長期個別或團體諮商與治療的「心理創傷復原服務」,來幫助兒少走出傷痛、穩定生活。曾經接受服務的小志,從國小開始就因原生家庭疏於照顧,過著作息、飲食都不穩定的生活,「家」對他來說就只是睡覺的地方,常是餐餐泡麵、缺乏合宜照顧與對待,長期睡眠與營養不足、生長發育遠低於同齡曲線、情緒起伏大很難與人相處。小志在資源介入後,獲得穩定的生活與學習;也因歷經兩年接受「心理創傷復原服務」,現已能在人際間找到自信。而目前正接受服務的小芸與小萱姐妹,則因母親出獄返家,自身精神狀況不佳,兩姊妹常被忽視營養所需、無法獲得完善照顧,親子間也存在許多互動摩擦,兩姐妹嚴重缺乏安全感,小萱更有自我封閉的行為反應,「心理創傷復原服務」仍需一段時間的投入。
為幫助更多如小志及小芸姐妹的受虐兒走出黑暗森林,籌募「心理創傷復原服務」經費,特別推出義賣品「家扶x貓爪抓便當盒套組」,由知名貼圖「貓爪抓」無償公益設計,並邀請李千那協助推廣,一同為受虐兒募集所需資源。李千那談到自己雖然在單親家庭長大,但父親與阿嬤很細心照顧,滿滿的愛與關懷讓她健康成長,故非常心疼有孩子遭受不當對待,而失去擁有快樂童年的權利。李千那現場親自製作營養美味的便當,放入以前家人常為自己準備的愛心菜餚,這熟悉的美味讓她回想起家 …
【新聞稿】首創兒保VR遊戲學習自我保護,侯佩岑與家扶基金會齊呼籲「用愛包圍受虐兒」!
危機四伏! 兒少安全警訊切勿忽視
家扶基金會於2019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進行「2019兒少自我保護的態度與行動調查」,採用網路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011個。調查顯示,逾兩成(20.18%)的家長曾經歷孩子提及被陌生人搭訕或攀談、或曾觀察到孩子身上出現不明傷痕(21.07%),近兩成(17.01%)父母更表示孩子會上網跟不認識的人交朋友,或遇孩子突然出現抗拒上學(18.10%)的狀況…
【新聞稿】每個孩子都有獨立生存權
「(2019年1月12日)新北市12日晚間發生一起離譜家暴案,42歲的男子居然因兒子買的肉圓「沒有加辣」,失控爆打妻兒,引起社會撻伐,14日妻子發聲明指控,丈夫早已經不是第一次施暴,…」
「(2019年1月16日)台南15日晚間發生命案,一名不滿1歲的女嬰,疑似因打翻母親化妝品慘遭母親及同居人凌虐,緊急送醫後仍回天乏術,…」
2019年才剛開始,就發生多起震驚社會的兒童保護案件!更令人哀傷的是,昨又有一名未滿1歲的女嬰來不急長大…6歲以下的孩子較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一直是受虐的高峰族群,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附件一),0-6歲受虐兒少比例,呈現逐年攀升趨勢外,2018年Q1-Q3發生於家庭內的兒少保護案件中、6歲以下受虐人數,竟高達的32.04%!與2012年(20.88%)相較,竟較七年前高出11個百分點!搶救幼兒免於暴力陰影、實已刻不容緩!根據家扶基金會統計,今年1月份才短短半個月,就有4起兒虐事件是透過網路爆料(附件二),民眾關懷受虐兒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在爆料過程中可能曝光受虐兒少身份對孩子帶來風險,家扶再次呼籲民眾如發現疑似受虐兒,仍能善用通報系統。
附件一、受虐年齡:…
【新聞稿】每小時新增1名受虐兒…6歲以下受虐人數大幅度攀升!
家扶基金會蒐集2018年1-10月與兒童保護案件相關的新聞報導,總計241則新聞中受害兒少高達348名,更有54個無辜小生命來不及長大!,透過各地全國家扶973人社工與抽樣出近百間家扶「兒保好鄰居」參與,共同決選出…
【新聞稿】孩子您準備好投票了嗎? 近四成台灣青少年對選舉議題冷漠!
11月24日是台灣公投年齡門檻從20歲下修至18歲後首度舉行公民投票的時刻,然而青少年真的準備好投票了嗎?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兒童人權日前公佈【2018台灣青少年公共參與和選舉準備調查報告】,發現台灣青少年約有四成(38%)『低度關心選舉事務』,亦有逾七成(73.2%)的青少年對『討論公共政策』保持低度開放程度,後者於家長身分所作調查亦有62.9%。國家未來主人翁對選舉議題相對冷漠,需要全民共同思考改善政策。家扶基金會特別邀請兒少代表、教師、家長來分享其對於兒少參與及表意權的執行經驗與看法,並倡議『兒少參與「四」在必行』,支持兒少關注各式社會議題,並鼓勵勇於表達不同觀點,落實對兒少人權之重視。
今年適逢九合一選舉合併十案公投的「公投元年」,再加上公投年齡門檻從20歲下修至18歲,本月將有60萬首投族參與地方基層選舉與公投,對中央與地方的政策走向產生實質影響。然而這些首投對象在公共參與是否曾關注與涉略、投票時是否已對議題有完整的認識並瞭解其脈絡與背景?家扶基金會【2018台灣青少年選舉準備暨公共參與調查】,從青少年的投票準備,包含『社會支持因素』、『媒體識讀能力』以及『意見交流』等面向,瞭解台灣青少年對於當下選舉議題的掌握以及公共參與的動態。本調查施測方式為邀請「12-24歲青少年」以及其「家長/實質照顧者」線上填答,施測時間為2018/9/27~10/30,共回收1,118份有效問卷。
【2018台灣青少年選舉準備暨公共參與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多數青少年與家長對於選舉事務如「公投議題」、「民意機關運作機制」及「居住地候選人的政見」等選舉資訊不是相當熟悉和關心,青少年僅約5%呈現『高度關心』、56%『中度關心』、38%『低度關心』,家長則分別約為4%、74%、21%。另外,因應「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十條規定,目前各縣市皆設有「兒童及少年諮詢代表」機制,作為青少年參與地方公共事務的管道,然而僅18%青少年知道『各縣市兒少代表機制』,且只有約8%瞭解『各縣市兒少代表遴選辦法』,數據顯示兒少對於自身參與地方公共事務的權利理解有限。另外『討論公共議題的開放程度』上,逾七成(73.2%)的青少年為低度開放程度,家長部分亦有62.9%同樣採低度開放態度面對公共議題討論,顯見青少年及家長皆傾向在自己的「同溫層」(有相同或類似的信念/想法的社群)內進行對話,不習慣與不同立場的人交流。調查數據也進行平均數檢定後發現,女性升上大學後,參與公共事務所獲得的社會支持明顯少於男性,因此如何鼓勵女性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值得進一步探討。
家扶基金會邀請四位師長及兒少代表與會分享兒少參與公共事務現況,桃園高中公民老師王者欣,長期關注社會議題並以「分組辯論」、「肥皂箱演講」或「戲劇演出」等活潑的教程吸引學生進行參與,近期也因應公投議題舉辦「班級模擬公投」。她分享道:「公民議題對於兒少可能較抽象,因此若能讓他們真實體驗或操作,才能真正瞭解社會議題」。另外,資深藝人王中平工作繁忙之餘,仍相當重視與子女談話,主動交流生活及社會新聞資訊,他說:「親子間的交流非常重要,我們夫妻跟孩子相處就像朋友,時常與他們談論時事議題、分享彼此的看法,並鼓勵他們多參與公民活動。」今年剛升上高一的女兒韓菲提到:「爸媽不會給我們太多課業壓力,反而希望我們能走出書本,依自己的興趣實際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進一步詢問對於女性參與社會議題的看法,韓菲則認為公民參與是每個人權利,不應有任何性別差異,自己也常跟同學分享新聞事件及政策看法」高中自學生王逸聖喜歡上網研究各式社會議題,也會與同儕討論交流,今年並獲選為桃園市兒少代表,他分享道:「我非常喜歡與不同年齡層的人交流意見,也會適時表達自己的觀點,公民參與是我的學習方式,也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去年台灣【兒童權利公約首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是日後台灣兒童人權保障及立法的重要依據。家扶基金會長期關心台灣兒少權利發展,在所推動的服務方案中更積極帶領兒少實踐表達意見與參與的權利。要增進兒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及參與,唯有提供管道、參與知識、適時引導。」投票是兒少「準首投族」在下一階段公民任務中將面對的重要課題,亦將能對政策產生決定性影響,然而兒少對公共議題關心需要養成與培育。家扶基金會呼籲重視兒少人權…
【媒體報導】受虐女孩勇敢談家暴,菜刀皮帶都曾是凶器
小凌出生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就被情緒障礙的爸爸家暴,小凌說:「我爸會抓我的頭去撞牆,或者拿皮帶的金屬頭打我,所以我總是穿長袖來遮掩身上的傷。」小凌國中時,爸媽陸續被裁員,媽媽因壓力過大精神失常,竟開始虐待她,手段之殘酷,連記者聽了都不忍…
小凌說:「我曾經好幾次被老師帶去醫院擦藥,但我都騙說,身上的傷是自己弄的…因為我不希望我的家破碎。」直到高一那年,又一次嚴重的家暴,小凌當時打工的店長主動通報,於是社工把她安置到寄養家庭-張靜純女士的家。
去到寄養家庭最初幾個月,小凌完全沈默,她對人失去信任,不知道自己在那陌生的環境會遭遇什麼樣的對待。要打開小凌的心房,談何容易?…
【新聞稿】暑假將到,社區卻潛藏危機!「安全到位 孩要P.L.A.Y」
暑期將至,父母們紛紛規畫各式活動讓孩子參與,兒少正興奮地迎接這一年當中最長的連續假期。然而這兩個月在校外的時間,孩子在社區活動機會提高,少了課業與學習壓力並能休閒放鬆、恣意探險嚐鮮,而這情境卻潛藏兒少安全危機。家扶基金會特別在暑假前公布「兒童保護觀念與態度調查-兒童及少年玩夾娃娃機的經驗與看法」,透過近來充斥在社區且相當流行的夾娃娃機現況觀察為引子,探究兒少進行遊戲時的行為、感受與經驗,提出兒少安全潛藏的社區隱憂,並與媒體、親子、業者代表,共同呼籲重視兒少「遊戲權」,以確保兒少都能安心享有休息及休閒的權利,平安的度過長假。
「遊戲權」是兒童專有的「特殊權利」,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亦明定對兒童「遊戲權」主張(註)。因此,兒童「遊戲權」的推動包括了保護面、參與面以及提供面,除讓孩子透過遊戲來學習自我保護的過程外,也能透過參與而開發感知能力,且遊戲能促進兒童對創造性、想像力、自信、自我效能以及身體、社會、認知、情感力量和技能的培養。故遊戲是兒少體驗、促進能力及建構自我成長所必須,但卻常被成人忽略、或視為奢侈的一項兒少權利。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表示:「為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兒少權益,家扶基金會除倡議外,並推動實踐。夾娃娃機場所現存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且已是不同領域熱議與探討的社會現象,此雖存在已久但近期卻在社區街道巷弄中隨著風潮而生,未成年兒少或趨之或充滿新奇感,然而透過它兒童是否能獲得適當的身心發展及生活體驗,就遊戲權角度來看已是我們大人必須正視的課題。」
家扶基金會在2018年4月25日至5月31日間進行「兒童保護觀念與態度調查-兒童及少年玩夾娃娃機的經驗與看法」,邀請7-18歲兒少填寫網路問卷,共計回收1,884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在兒少「遊戲行為」中,一週接觸到夾娃娃機4天以上者佔約1成(10.9%),7%兒少晚上十點後逗留夾娃娃機店,可見夾娃娃機逐漸進入孩子日常生活,並對兒少有一定的吸引力。進一步分析會在晚上十點之後玩夾娃娃機的兒少發現,在「遊戲感受」上,晚上十點後玩的兒少表示好玩(88.6%>68.3%)、會一直投錢夾想要的物品(53.8%>37.0%)的比例皆高於整體。從「遊戲經驗」來看,晚上十點後兒少在夾娃娃機店遇到奇怪的事情(8.3%>4.9%)、看過讓你感到不舒服的物品(26.5%>19.7%)也較高。尤以深夜後,這些在社區中隨處可及的店面是不受時間、地點、工作人員的限制,管理門檻低但消費者於中活動的自由度高,未成年者在場所中逗留將有安全隱憂。
回顧社會新聞,光是今年已有多起在夾娃娃機場所曾發生竊盜、暴力事件、情色疑慮、及消費者間的糾紛及觸法行為,如遇自控律較低的兒少,身旁沒有家長的陪伴與引導,恐因沈迷或太過盡情忘我於遊戲中,沒有留意周遭或遇突發狀況來不及反應下,兒少的安全潛藏風險。深入觀察台灣趨勢脈動的商業周刊劉佩修副總編輯表示,當景氣不佳時廉價娛樂就會受到歡迎,夾娃娃機熱潮是整個大環境下的產物。遊戲本身沒有對錯,重要的是家長在兒少遊戲時的陪伴。長期關心兒少議題的中華民國商用電子遊戲機產業協會輔導理事長歐哲文先生分享,夾娃娃機的據點設立需依經濟部對「選物販賣機」的各項規定,從機台的引進到產品的販售都有詳細規範,許可後的相關調整,都需要再送經濟部重新評鑑。故「台主」除重視營運外,也需遵守法令規範、善盡社會責任,提升營業場所的安全性,以避免場所中有難顧及的死角,或為刺激消費而提供了不適宜的販賣物品,賺盡了荷包卻也損害了國家幼苗。
家扶基金會「兒童保護觀念與態度調查」再深入從兒童及少年玩夾娃娃機的「遊戲經驗」分析發現,兒少「自己」前往夾娃娃機店比例有17.6%,跟「父母」、「朋友」一起去玩則各占3成(38.3%、33.4%),且有67.8%的孩子會跟家長討論或分享夾到的物品,看似兒少跟家長之間有良好的溝通,但發現其實有高達42.4%的家長反對兒少玩夾娃娃機,32.4%的家長覺得夾娃娃機是不安全的。將教學課程融入夾娃娃機遊戲的暖暖蛇親子共學團王岢鈺女士,今天特別與小二年級的兒子林秉昱與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親子玩夾娃娃機的經驗。秉昱提到自己特別著迷在夾娃娃時的遊戲過程,夾來的娃娃主要都會送給朋友一起分享;而岢鈺則因孩子喜歡進而去了解這項遊戲,甚至租用一台夾娃娃機來與孩子們一起研究,從機台商品擺設、物品挑選、爪力調整、甚至是保證取物金額等方面,讓孩子越來越瞭解夾娃娃機,也引導明白為何會受娃娃機吸引。在親子共學團中岢鈺分享給其他家長:「遊戲會使孩子成長,進而發展出對自己的認識;家長透過遊戲正確地引導,除可以增進親子溝通,讓彼此更理解,適當的讓孩子摸索,遊戲也可以是一種學習。」
暑假到,孩子外出休閒或進行各式活動機會更高,活動範圍亦非只侷限在夾娃娃機等場所,因季節屬性更增加戲水、網咖電競等休閒娛樂地接觸,雖很難完全避免危險的發生,但安全的維護、完善的休閒與活動規畫,落實保障兒少遊戲權,唯有從兒少生活觸及的防護做起。從遊戲權的保護面、參與面及提供面,家扶提出「安全到位…
【新聞稿】國民暖男神盧廣仲與家扶共同呼籲[就是要抱緊]!
以家扶基金會2017年兒童保護服務工作為例,投注在受虐兒的輔導服務經費就超過六億元,平均一位受虐的兒童少年,一年就超過十六萬元的社會成本...
【媒體報導】孫燕姿:養小孩過程像認識自己
「天黑黑,欲落雨」,一首台語歌謠,在歌手孫燕姿的詮釋後,眼前彷彿看見一個小女孩的成長過程,隨著歌聲一起經歷了單純美好的小幸福,跌跌撞撞走進大人的世界...
【新聞稿】孫燕姿與家扶基金會共同呼籲「守護兒童,你我立即行動」
近10年兒少保護數據中,「鄰里通報」數字在激增的通報總數中不但未相對增長,且在「一般通報」所占比率上竟逐年遞減,讓人擔憂...